9歲的小欣因重度腦性麻痺四肢行動受限,從小生活行動就需仰賴輪椅,3年前在接受機器人復健的幫忙、經超過百次步態訓練,如今已經能自行站立僅需1人在旁陪同。即將上小學三年級的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夠靠著自己的力量自行走進學校上課。

還有另一位5歲的小圓因腫瘤影響到下肢控制、動作的能力,身體變得軟趴趴,行動屢屢受挫讓她漸漸失去笑顏。婚紗攝影同樣地接受該系統的訓練,經過7次療程,小圓從原先需要旁人完全協助才能站立,進步到一人在旁些許協助即可使用助行器於平地行走。

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醫師曾頌惠表示,行走對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不能自主行動不僅會對生活帶來不便,更會影響社交、自信心。以小欣而言,其下肢肌肉受到腦麻影響變得僵硬且會痙攣,到該院治療前是使用肉毒桿菌減少下肢張力,但等到藥效過後,肌肉張力又跑出來,行動依舊受限,使用了復健機器人後現在已可以自主站立是非常大的進步。

曾頌惠解釋,原則上,所有步態不良的患者病患都適合接受機器人步態訓練,但以腦中風、脊髓損傷、腦外傷、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與其他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疾病病患最常見。神經具有可塑性,藉由高強度、高重複性且正確的練習,不斷改變與適應,使損傷的神經恢復功能,也就是「熟能生巧」。

最近搬家的時候,在櫃子角落發現一本厚厚的相簿,翻開一看是爸爸媽媽當初拍婚紗的相片輯,時光已經將相簿邊緣染的泛黃,但照片還是能看出多年前,那青澀模樣的爸爸媽媽,即使時光過去了好多好多年,看著這些照片,即使當年我還沒誕生在這世界上,但長大成人的我現在已經能了解到愛情帶給所有人的意義有多麼重大,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臉上看出她當時的心情,而婚紗照不管翻閱幾頁,看了幾張,每一張都能看見,那照片透露出得滿滿幸福,了解了拍婚紗照為什麼是結婚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它是證明時間的唯一一個方式,也是保留回憶最好的方法,但看著婚紗照中的家人們,也會感受到時光總是不等人,照片總能勾起人們的回憶,也許再著麼長的時間經過後我們可能不會常常記得這些畫面,但只要一翻閱,那些塵封已久的記憶就能被喚醒,記得常常把回憶翻閱,可能有時候人事已非,但一起經歷過的所有事情不會被遺忘,它會被保留在那最好的時候,一直留存著。

她進一步說,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即運用神經可塑性的原理,由外骨骼式機械腳、體重支持系統、跑步機與即時視覺回饋系統及擴增實境組成,利用電腦控制模擬正常步態模式,協助病患移動雙腳步行,還可依照個人需求調整步行速度、體重支持的重量、機器協助力等,病患反覆不斷的練習行走,讓神經記憶、學習走路或重新學習行走的感覺。

曾頌惠提醒,對上述大多數病患來說,神經與骨骼肌肉損傷期的黃金恢復期為1年,透過機器人步態訓練積極介入治療,可縮短行走訓練時間約1至1個半月;病患接受1個月的短期訓練可提升下肢肌力、心肺功能以及改善關節活動度、3至6個月的長期訓練能提升步行能力、步態對稱性以及動態平衡能力,若加上積極的傳統復健訓練婚紗攝影,可改善病患自我照顧能力及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對於不曾會正常走路的腦性麻痺兒童而言,訓練的時間可能要更持久。她提到,透過機器人復健與傳統復健最大的不同是,可以讓復健成效加速,當肌肉有力氣後就能成效出來了,病患的復健動機就會再往上攀升。

目前該套系統需全自費,要價不斐。曾頌惠說,該機器是全台唯一使用在行動不便的兒童身上,1次復健訓練費用約6000元,1次療程為12次。

好的攝影構圖能讓觀者快速明瞭拍攝主題。照片充斥太多元素會不知道該注意什麼;主題占比太小,也會造成「意義不明」的狀況。好的構圖是用「減法」篩除較無相關性的元素,務求畫面簡單、清晰。舉例來說,想拍攝餐桌上的花瓶,最好的構圖是以花瓶為攝影主體,排除周邊雜物。如果把整個飯廳都拍進去,觀者很難一眼就明白主題是花瓶;即便縮小範圍到餐桌,假設花瓶、菜餚和餐具都以相近比例放進畫面,同樣難以突顯主題。放大花瓶在畫面上所占的比例,才能讓人一看照片就知道誰是主角。照片構圖應依想呈現的主題而定,不過,觀察周遭有哪些「副主題」,適時運用「加法」,也可以替照片增加意境。自行添加風格相符的小東西來豐富畫面,也是一種方法。例如拍攝可愛的飾品時,可以在底下墊上粉紅色的布當作襯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林瑞 的頭像
    王林瑞

    王林瑞愛分享

    王林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